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接受德國媒體《南德日報》訪問的報導,引發大陸駐德國大使館抗議該報「刻意製造『一中一台』,藐視國際社會和德國奉行的『一個中國』原則,為『台獨』分裂勢力提供輿論舞台」。吳釗燮接受專訪的內容,不外乎是闡釋蔡英文總統的國慶講話,以台灣的民主體制正受到大陸壓迫為主軸,而以冷戰思維爭取西方國家支持。 10月26日《南德日報》刊登吳釗燮專訪內容,除主標題為「台灣一夫當關」外,並引吳釗燮所言「中國意圖併吞台灣,也畏懼台灣民主如鯁在喉」為副標題,這也難怪大陸駐德大使館抗議「為台獨分裂勢力提供輿論舞台」。畢竟,使用「併吞」一詞在語境上,意味了台灣並無追求和大陸統一的意願,而且還分屬兩個「國家」。 儘管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啟的冷戰時期,德國分成了東德和德國兩個國家,但這情形和目前的南、北韓相同,都是戰後美、蘇兩大強權國家爭霸的結果。更重要的是,在柏林圍牆倒下之前,東、西德雙方雖然在意識形態上敵對,但卻都以追求兩德統一為目標。南、北韓雙方從二次戰後即處於軍事抗衡的態勢,但南韓政府機關設有「統一部」,且直到近一年左右,雙方對和平與統一的努力,才有了重大的進展。 德國目前的憲法名稱為《基本法》,這是沿襲自兩德統一前的西德《基本法》。西德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制定憲法時,鑒於德國在戰後因國際因素分裂成兩個國家,認為在兩個國家尚未完成統一前,對於規範國家構成的最高效力之法律,其名稱不應使用「憲法」,所以才使用了「基本法」的名稱。 兩德統一後,德國認為具憲法地位的基本法實施已久,沒有更改名稱的必要性,故才援用至今。正因有此兩德統一的歷史過程,大陸駐德大使館乃在其官網聲明:「中國一直支持德國謀求民族統一,因而有理由期望德方在中國的民族問題上採取同樣的態度」,提醒德國自己曾經歷過國家分裂而追求民族統一的過程。 然而,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對此卻採一貫「滑頭」與「扭曲」的風格,而以大陸使館「提到以兩德模式解決統獨是用心良苦,可能拐彎抹角力挺台灣民主自由之可貴」來反諷。這也顯現了當前民進黨執政當局的外交與兩岸政策,希望向以美國為主的西方民主國家靠攏,強調台灣和他們站在自由民主陣營的一方,共同遏制中國大陸的崛起以避免台灣被「併吞」,儼然回到了冷戰時期兩岸關係的思維! 只不過,當前的國際大勢與世界格局,絕非「自由民主」和「共產極權」兩大勢力抗衡的冷戰時期所可比擬。尤其,當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足以影響西方國家時,所謂西方民主「先進」國家多年來自豪的民主制度「普世性」與「優越性」,其實已正遭到質疑。 【大華網路報】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yaewvoe772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